您现在的位置是:焦点 >>正文

上海手札|人们搭上公共交通,城市开始流动起来

焦点7224人已围观

简介5月22日开始,上海逐步恢复跨区公共交通,4条轨交线路和273条公交线路优先恢复运营。回家、就医、找工作……人们搭上公共交通,城市开始流动起来5月22日,乘客在虹桥火车站内等待。 澎湃新闻高级记者 朱 ...

5月22日开始,上海手札上海逐步恢复跨区公共交通,人们4条轨交线路和273条公交线路优先恢复运营。搭上回家、公共就医、交通找工作……人们搭上公共交通,城市城市开始流动起来

5月22日,开始乘客在虹桥火车站内等待。流动 澎湃新闻高级记者 朱奕奕 图

公共交通连起不少人的上海手札回家路。

当天上午,人们一对情侣在虹桥火车站大厅里席地而坐,搭上等待列车。公共他们将回到安徽阜阳老家,交通结束隔离后,城市正好能赶上原定的开始婚期。两人在上海从事餐饮工作,5月初抢到了5月22日的车票,当时根本没想好怎么出行,也在网上学习了一些骑车或者步行的攻略。令他们欣喜的是,今天正巧赶上了地铁恢复运营,从10号线交通大学站上车,很快就能直达火车站。

不止火车站和机场,首先恢复的这些跨区线路还覆盖大部分医院,市民看病出行的路更宽了。

5月22日,49路公交车恢复运营,年近70岁的张明携妻子前往中山医院随访配药。 澎湃新闻高级记者 李佳蔚 图

49路公交车途经中山医院、肿瘤医院、龙华医院等15家大小医疗机构。上午9点不到,年近70岁的张明搀扶妻子在后排落座,一上车就感叹,“去医院方便了”。妻子任女士多年来每月都需前往中山医院感染科随访2-3次。虽然他们到医院只需乘坐4站路,但在此之前,走走歇歇需要步行40多分钟,如今最大的障碍化解了,两人心里少了一块石头。

对不少医护来说,今天还是个可以回家的日子。

仁济医院急诊科的陈医生已经在医院闭环了两个多月,刚值完一个大夜班。早上一下班,她就收拾行李往家赶,男友已在家做好午饭,等她回家。地铁6号线经过陈医生家和医院,她说,今早接到通知,医院取消了闭环居住点。待医院降低防范等级后,大多医护人员都能实现通勤自由。

5月22日,在医院闭环了两个月的陈医生坐上了回家的地铁。 澎湃新闻记者 巩汉语 图

回家的路上,陈医生感到轻松,沿途拍了不少视频,记录下当下的场景,“今天能回家就是最大的礼物”。

不过,对于需要换乘的乘客而言,想到达目的地宛如通关挑战,依然不易。

5月22日,刘先生一行辗转5个小时来到6号线世纪大道地铁站,他们今天的目的地是浦西。澎湃新闻记者 巩汉语 图

清晨5点,刘先生一行就从临港一处偏僻的街边出发,带着全部家当,步行约2个小时,到达16号线临港大道地铁站。他们几乎坐穿了16号线,到达终点站龙阳路站后,又骑行半个多小时,来到世纪大道站。在此乘坐6号线到港城路地铁站之后,还需要再转10号线。他们在上海做临时工,听闻浦西有活干,便想跨江谋生计。从浦东到浦西,他们已在路上5个小时,但路刚走了一半。

每一关都环环相扣,不到终点,乘客还担心不确定情况的发生。徐先生来到世纪大道站,发现前天的核酸结果刚过期半小时,昨天的核酸结果又还没有出来。不停刷手机,好在过了一会儿就收到了新的报告,没有耽误乘坐高铁。

为方便离沪旅客转乘铁路虹桥站早班高铁,当天,上海地铁发布公告,将加开列车。自5月23日起,上海地铁10号线在首班车前增开3列往虹桥火车站方向的加班车。

在乘客眼里,今天的地铁和平日比起来,还有些空荡。有大学生期待,等开学回来时,这里已是人头攒动的模样。部分公共交通先行恢复,带来了便利和希望。如陈医生所言,“虽然现在人还比较少,但总归会越来越多的。”

Tags:

相关文章